「碎片」的人生
- 土瓜灣堂 - 張莉琳姊妹
- 2天前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早前報讀了建道神學院舉辦的「與神童行–以神的眼光看孩子」課程。當中令我最深刻的,是講者提到三種看待有特殊學習需要(SEN)學生的態度。第一,貴族式:意思指尊崇能力、權力和暴力,視SEN學生為沒有用途,應被社會唾棄;第二、好心式:意思是抱着優越感去幫助SEN學生;第三、基督式:意思是與SEN學生同行,謙卑地幫助他們,正如耶穌願意道成肉身,與我們一起體會人間的苦,並為世人而死。相信基督徒都認同我們需要追求「基督式」的態度,但仔細一想,我們日常生活是否在追求這種態度呢?很多時,我們追求更高的收入及更好的生活,是出於「貴族式」;而我們幫助別人,是出於「好心式」。然而,這些追求與耶穌在世的生活卻好像截然相反。
對於SEN學生,我們容易視他們為不完全的。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也是一塊碎片,往往是不完整、有缺憾的。有些碎片看起來價值卑賤,只適合在垃圾堆填區,也有些碎片看起來有價值,能流芳百世。但這些比較並不是關鍵,真正緊要的,是我們能否在碎片的人生中,看得見每塊碎片的所屬,看見碎片被設計的原意和造它的材料。聖經說:「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所以,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」(林後12:9)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父所愛、所接納的,我們不需要不停地追求向上,而是能接納這個「碎片」的自己。
當我回想日常的教學經驗,自己有時也會對SEN學生抱怨或不理解,但完成課程後,我明白其實我亦有我的限制,我並不比他們優越,有時候我確實不能理解他們,但我不需要感到過份失落和自責,因為我與他們都是一塊碎片。過往,我希望透過不斷努力和學習成為一個更專業的老師,但現在我明白,我不需要以地上的成功或證書來肯定自己的價值,而是要定睛在神給我的召命和恩賜,在我「碎片」人生中將神的能力顯得完全。
我們各人都是「碎片」的人生,我們只管努力把人帶到上帝面前,把這些「碎片」變為寶貴的「器皿」,讓我們彼此提醒,追求真正「基督式」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