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思本地教會的青少年事工
- 土瓜灣堂 - 彭灝凌傳道
- 10分钟前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當我們正積極地去發展青少年事工的時候,我們有沒有留意本地教會的青少年事工概況。在去年的教會更新運動的教會普查中,發現「堂會缺乏青少年」由2019年的61.2%上升至2024年的73.1%,甚至成為值得關注的課題的首位。
堂會缺乏青少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在普查中「青少年事工中值得關注的課題」項目,除了缺乏少年人外,導師不足和少年信仰質素,都是在本地教會出現問題。在導師不足的情況下,教會對青少年的牧養便會集中在教牧身上,教牧身兼多職有時都很難抽身與少年埋身牧養和同行。有見及此,筆者認為作少年人的導師,絕對不能夠將少年人視為「週末牧養對象」,少年人需要的是一個有血有肉,同喜同哭的人!所以,作為少年人的導師,可以在平日晚上致電給少年人關心他們的狀況,甚至在週末約他們出街或做運動。現今少年人需要的,是一個願意接納和聆聽他們的哥哥或姐姐,他們會視其為一個成長的榜樣,繼而他們覺得在成長中有一個依靠。當少年人感受到導師對他們的關愛,他們就會打開他們的心扉,與導師分享生命的故事。
與此同時,教新普查中發現青少年在階段轉變期容易在教會中流失,分別是兒童銜接青少年(49.5%)、升讀大專後流失(44.2%)、大專畢業後流失(39.3%)、少年崇拜轉成人崇拜流失(30.9%),上述顯示青少年在轉變期較易脫離教會。筆者早年曾參與一個工作坊,當中都有提及這個現象。教會需要的是,從堂會中建立他們與其他同齡的人的關係,建構一個深厚的友誼的網絡,使他們不會感到孤單。至於教會子弟都很容易流失,教會可以鼓勵信徒家庭,在假期中一起結伴旅行甚至參與跨境短宣體驗,藉此讓子女們學習彼此分享,互相接待。
除此之外,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,就是導師在少年團契中,較常以「單向教導」與年青人分享真理和信仰。少年人平日在學校都已經被這個模式傳授學習知識,可是信仰並不是一個理性知識,而更多的是一個體驗的知識。故此,筆者認為導師們可以在少年團契中加入一起靈修,一起讀經,一起禱告。這些「一起」的屬靈操練,就使少年人重新再認識和體驗信仰,經歷如何與天父建立關係。
最後,筆者認為本地教會青少年事工需要的,是一個創新的思維及不變的真理,將新酒放在新皮袋中。與此同時,堂會確實需要為少年人提供個別牧養關顧,藉此建立生命影響生命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