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籍分享:教會復興的4個關鍵密碼(下)
- 土瓜灣堂 - 陳倩華牧師
- 6月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他在牧會上失敗的經歷,雖經過三年半的不懈努力,參加聚會的人仍不斷下降。作者發現自己一直在做不插電的事工,與真葡萄樹隔絕,忘了教會得以健康發展全賴上帝的大能,並非人的計劃或策略。面對教會的問題,上帝給作者的解決辦法是?
(歷代志下7:14)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,若是自卑、禱告,尋求我的面,轉離他們的惡行,我必從天上垂聽,赦免他們的罪,醫治他們的地。作者毅然發覺自己熱衷於策略性的計劃和方案,多於在暗室為教會禱告,若要教會得著復興,我們該做的是藉著認罪、自卑、悔改及禱告,重新重視上帝並投入大量的時間來尋求祂,讓禱告融入我們生活當中。作者不單改變自己的禱告生活,他在教會鼓勵弟兄姊妹開始為自己家人親友禱告,這場運動像野火般蔓延開去,在聚會前或聚會後作禱告,作個人禱告或分組禱告,不管形式如何,大家都在禱告。經過8年,從原本毫無目標的30人變成5百人的教會。
為教會建立禱告的殿:作者分享了一個見證,他曾在一間只餘9位信徒的教會作牧養,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試圖改變這一狀態,可是無全果效,教會仍然了無生氣。於是作者開始推動祈禱,話說有一位80歲的老姊妹,響應牧者呼籲她為自己的鄰居禱告,鄰居是一位年輕少女,對方有吸毒酗酒及濫交,怎能叫她信耶穌。某天那位鄰居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,她知道老姊妹經常為自己禱告,她便找對方尋求安慰,老姊妹就邀請她出席教會第一晚的佈道會,一次聽到福音便決志信主。第二晚那位年輕少女因被耶穌改變生命,她邀請了所有親友參加教會佈道會,上帝的作為令作者及弟兄姊妹驚奇不已,祂的祝福延續不斷。當作者離開這所教會時,會友人數增加了137人。
雖然我們不斷談到需要禱告,但不幸的是,我們仍舊忽略了它在我們的教會和生活中所有的力量。筆者也對作者這番話深感認同,眼看教會祈禱會出席的情況,不論是主日晨禱會或家聚祈禱會,彷彿就是將禱告的事工託付了一小撮人來完成。雖然教會在某種程度上強調禱告的作用,但大部分會眾仍然沒有意識到禱告的緊迫性,甚至相信自有其他人會去做。作者鼓勵教會牧者及領導階層要身先士卒,利用每一個機會將禱告的觀念灌輸給會眾,直到教會中的大多數人都被教導,受鼓勵去禱告。唯盼我們信心堂能成為一所禱告的殿。